解锁文档 解锁文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指南

    • 关于本站
    • 个人使用
    • 团队使用
    • 软路由配置
    • 解锁验证
    • 中转使用
    • 解锁域名收集
    • 广告aff
  • 指南
  • 指南
2025-03-16

中转使用

# 流量转发服务

# 流量转发一般用法

举例:原本代理协议节点的域名为 abc.xyz,端口666

1.注册登录

2.在中转管理,下拉选择一个中转机

3.在操作下拉,选择新增自定义端口,输入你需要的端口号或者直接点击确定随机生成端口号。

4.点击启动,下拉选择转发协议(不认识的功能,不要勾选),输入落地机的域名或者IP,及远程端口(例子中的666)。

5.根据面板上显示的信息,修改本地节点配置中的域名为“中转地址”,端口为“中转端口”。

# 进阶说明

本站中转模式分为两种,第一:直接国内入口连到你的落地,国内入口--你的落地;第二:使用特定落地机已经搭建好的隧道,国内入口--指定隧道--你的落地

第一种:单端使用国内机,中转管理中下拉选择国内机cn(国内各地移动,电信,联通)点操作添加端口,点击启动选择中转方式,输入落地信息。(注意使用单端,需要在落地机执行脚本,面板填写的落地端口不能,不能,不能是实际节点监听端口,脚本执行第一步地址直接回车,第二步输入节点监听端口)

第二种:使用我提供的隧道出口机器。目前三大地区:香港 日本 新加坡。在中转管理中下拉选择隧道出口机,选择相应的入口,输入你的落地机ip和节点协议监听端口即可)

隧道出口对应最佳入口:

香港出口 选择国内移动

日本出口 选择国内联通 移动 电信

新加坡出口 选择移动

隧道出口的选择 可以根据实际落地机位置来选择。国内入口机器,按隧道出口来选择,不要按照你的本地网络选,国内三网互联还行的。主要是为了过墙这段(国内入口到隧道出口这段)是最佳即可。

使用国内机,默认需要协议自在TLS,不带TLS的协议请使用隧道中转,否则你的落地有被墙的风险。

使用隧道机时,可转发任意协议流量,可以使用对应地区的AZ实现免流,可以确保你的IP和端口安全,但因为隧道落地端有被墙和被风控的可能,所以有中断换IP等待恢复的风险。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# 注意的细节,常见问题

*由于AZ本身就在墙外,使用AZ中转机,可以不使用带“隧道中转”的转发协议(即使用了gost+ws,ehco+ws等,也无法达到避免被墙的效果)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*警告!注意:你的节点域名及path信息中严禁出现VPN,V2ray,Xray等敏感字眼

1.如果落地是AZ100,就只在AZ中转内创建中转规则,达到部分免费流量效果

2.带"隧道中转“字样的转发协议,远程端口不要填写代理协议的监听端口。

比如选择ehco+ws,远程端口不要填写自己富强协议监听的端口(例子中的666),填写一个其他的端口如5555。在落地VPS执行跳出的一键命令配置隧道,第一步IP直接回车,第二步监听端口输入你富强协议实际监听的端口(如例子中的666)。

隧道中转,顾名思义在入口与你的落地之间搭建一个隧道,因为隧道有加密和解谜过程,所以占用单独的端口。

比如正常一个富强协议用443端口,你在面板上国内机选择中转方式隧道中转时,就不能填写443端口,比如填写10878,这样就是国内机与你的落地机10878端口搭建了隧道并通讯,在落地机执行脚本后,10878端口将接收到的数据解谜并转发到你富强协议监听端口443。

比如选择ehco+ws,远程端口不要填写自己富强协议监听的端口(例子中的443),填写一个其他的端口如10878。在落地VPS执行跳出的一键命令配置隧道,第一步IP直接回车,第二步监听端口输入你富强协议实际监听的端口(如例子中的443)。

落地脚本删除 很暴力 直接删文件 rm -rf /etc/xiandan

3.vmess,vless协议中转后,需要开启跳过证书认证(软路由节点开启允许不安全),同时添加sni。

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上次更新: 2024/07/27, 04:33:57
解锁验证
解锁域名收集

← 解锁验证 解锁域名收集→

Theme by Vdoing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